强化财务总监在ERP实施中的作用(二)
时间:2005-11-16 17:36:31
来源:
文章来源:支点网
只有发挥财务总监的作用,才能提升整合管理能力
鉴于前一段ERP发展中的大量问题,我国已经建立并实施了信息化项目监理制。但从实践看,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业主单位,对如何引进监理机制,怎样发挥监理的协调和监督作用,还很不明确。
某些监理公司,也还缺少可操作性的监控手段和监控能力。以至监而不理,见而不问,应见而不见,应理而不理的情况大量存在,经常发生。特别是ERP项目实施中资金管理黑洞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这一情况说明:在进行核心技术的配置的过程中,只加强过程控制而不进行财务监管是不行的。必须在进行过程控制的同时加强财务监管,形成一个多维管理要素的整合管理能力,才能取得配置新技术的最佳效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以最佳方式配置核心技术,必须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我们常说:财务总监要“明确而有效地控制每一项资金的运用”。
但是,怎么才能做到明确和有效呢?
1、要控制成本的隐性扩张
相当多实施ERP的企业,成本处于隐性扩张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和对软件不断的修改形成了一个怪圈。使ERP项目成本形成一种无限膨胀的“无底洞”。拖得企业无法承受。
这,除了软件不成熟的无控因素外,所有的都是可控因素。之所以形成隐性变量成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软件商预留了“获利的偷手”。项目进展到一半,上不去又下不来,要多少钱,企业就得给多少钱?!
其实,这是一个不攻自破的二难推理:要是ERP具有控制成本的先进性,就应该能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要是ERP不能控制自己的实施成本,那就说明ERP软件不具有控制成本的功能。
因此,财务总监在ERP项目实施中,要敢于用软件本身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堵死上马ERP工程成本隐性增长的黑洞!
2、控制资金拨付的合理性
控制项目中的资金拨付是财务总监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规避和减少项目风险的重要措施。根据经验,主要应控制四个环节。
1)预先拨付,要控制方案的完整性;
定制开发的ERP,一般软件商都要求在合同签订后要预付一定的项目资金。财务总监可以而且应该审查项目实施方案的完整性。把好这个第一道关口。
最近,IT168组织专家对25000个信息化方案进行审查表明:50%的方案不具备方案的要件。很多方案只是一个软件说明书。方案中没有实施计划,验收标准,培训安排。没有监理方对方案的审定意见书和方案商的修正补充方案。在没有项目要件的情况下,拨付资金势必存在很大风险。
2)中期拨款要控制进度的符合性;
就国内情况而言,一般有中期付款的约定。
中期监控制的重点是:
* 项目进度和计划的符合性;
* 相互关联环节之间的符合性。
由于ERP项目进度的伸缩性是很大的。相当一些财务总监实践中往往感到不好办。其实,这里只要抓住三个环节就行了:
第一:抓软件商提交的进度报告;
第二:抓监理人员监控进度的验证报告;
第三:抓本单位项目负责人的进度确认报告。
三个报告之间应该有一致性和关联性。验证情况和三个报告应该作为项目进度的重要见证和依据。并应按“受控”文件存档备查。
3)后期拨款应控制项目的验证性和稳定性;
项目完工,实施方应提交项目完工报告;监理方应提出完整的项目监理报告;监理报告中应就项目的功能、安全稳定情况进行验证性使用情况的说明。本公司应提交项目试运行的稳定性运行报告。验证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项目验收。
4)控制重复计费的可能性。
重复性计费是一些不讲商誉的软件商多收费的一种花花点子。也是造成ERP费用高的重要原因。
重复性计费一般在四种情况下发生:
* 混淆定型模块功能和新增开发功能的界限;
* 多报二次开发工作量;
* 延长调试周期;
* 模糊应该服务范围和扩展服务范围的界限。
只要财务总监了解和把握了这些内涵,就能把住资金流向的又一道关口。
总之,财务总监在ERP实施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为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