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营销 > 浅谈房地产品牌营销的误区和未来策略

浅谈房地产品牌营销的误区和未来策略

时间:2010-06-24 16:31:37 来源:大学毕业论文
  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是以品牌驱动为主导,卖的不是房子,而是一种情感,一种文化,一种体验。房地产品牌的影响力在现在房地产营销中起的作用很大。目前就有很多人是看到品牌后才进行购买的,也就是品牌效应。本文来讲述一下房地产品牌营销方面的内容。

  由于房地产的高投入、消费时期长的不动产特点,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房子的时候,介入程度会很高,市场搜寻更广泛。绝大多数消费者会按照“遗憾最小原则”来进行房产购买决策,在面临多种选择时,总是竭力避免购买后遗憾。而品牌作为一种标记、高质量的象征、身份的标志、价值的体现,能够提供一种品牌承诺,减少消费者的购后遗憾,加速购买行为的发生。

  房地产品牌营销误区一:企业品牌塑造乏力

  房地产业的品牌有企业品牌与项目品牌或物业品牌之分。企业品牌反映的是企业整体形象,企业品牌的塑造是对企业整体资源的整合,强势企业品牌地位的取得可以带动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而项目品牌或物业品牌是房地产企业单个项目的品牌,项目品牌的塑造只能带动项目本身的销售,对企业整体形象与价值提升作用有限。两者之间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企业品牌强势地位的取得离不开项目品牌的支持,单个房地产项目依靠个性化的规划设计、高标准的工程质量、超值的价值享受以及有效的情感沟通和科学的品牌管理在提升项目品牌价值的同时,容易取得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增进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强势企业品牌下的项目品牌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保护伞,可以很容易地将企业品牌准确而强有力的品牌定位以及高品牌知名度、鲜明的品牌个性、极强的品牌联想、情感化的特性转移到项目品牌身上,抬升项目品牌的价值,带动房地产项目的销售。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迫切需要加强对企业品牌的塑造。“有品牌的公司就有信誉和实力”是众多住房消费者的共识。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目前雷同现象是房地产业的一大通病,规划设计再良好、建筑外形再新颖、结构分隔再合理有序,很快就会被对手“克隆”,造成楼盘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这就使得购房者挑选房屋时,会摒弃形似意近的楼盘广告,转而在实力雄厚、业绩优异的发展商的企业形象广告中获取信息,不再找楼盘买房,而是找发展商买房。

  但是,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房地产品牌营销thldl.org.cn仅是片面重视对产品的宣传,忽视品牌长远的发展,将产品案名和品牌混为一谈,企业品牌塑造乏力。翻开报纸,楼盘广告铺天盖地,而企业品牌广告少之又少。

  房地产品牌营销误区二:品牌集中定位于高端

  品牌定位就是在目标市场的定位,而一个有潜力的目标市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有一定的购买力、有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还不激烈。只要是能够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市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从档次上有高、中、低三个档次,定位档次要依据企业品牌核心价值所包含的意义而定,不同的档次有不同的市场潜力,市场潜力的大小与档次无关。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却存在着贵族化、高档化、奢华化的恶习,品牌定位高度集中。在开发商看来,品牌就是高档,做品牌就是做明星楼盘,就是做精品,于是乎,比地段、比规划、比阔气之风日盛,好像地理位置不是市中心,设计不是国际大师主笔,社区不是应有尽有,楼价不是天价就卖不出去,就不是做品牌,就没有脸面。这种行为是非常盲目的,并不是说高档定位就没有市场,但市场潜力总是有限的,大家都集中到高端也是不明智的,曾经的地产泡沫带给房地产业的启示还不够吗?

  品牌驱动型企业往往会以品牌为核心,根据品牌价值的要求来定位,以市场调研为前提,一切行为都建立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一边是大量高档楼盘上马,但需求有限;一边是大量经济能力有限却渴望购房的消费者。尽管房地产因为其本身的特点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但如果去除一些本属奢华的功能,成本是可以降低的,那么中低档的消费需求就可得到满足,房地产公司也可得到丰厚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unitraining@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华业大厦3608室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400-658-1599 秦老师:18910732278(免费企业创始人班) 司老师:13370142998(资本运营企业创始人班)

Copyright 2000 - 2016 www.thld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