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
一、引言
中国一些院校于1982年开始引进欧美的MBA教育,1993年把工商管理学科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至2004年,中国有343所普通高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教育部高教司于2004年对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从供需来看,总体平衡,但存在局部供给不足和局部供给过剩;从学生能力和素质看,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加强;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看,高校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和教学管理弱化,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养,人才“趋同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缺乏案例教学,教学经费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高教司从宏观上给出了5点政策建议,其中,有四点都是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本文从微观上探析如何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
二、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实验时间不足。
这由三方面原因引起:有些高校缺乏实验室,没有专门实验教师;有些高校有实验室,但对实验课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实验教材,实验时间不足;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大型企业软件。目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即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际并非如此。企业、政府等用人单位不是需要会考试的人而是需要能干实事的人。许多学生通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不会使用企业常用软件、不懂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外语学而不用。
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大多从小学或初中开始,共十年之久,从课时安排上看外语学习时间占总课时的20%左右,在学生业余时间中这个比例还更高些;然而,外语能力差,几乎是中国非外语专业学生的通病。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测试办法不科学,仅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测试,不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因为测试方法导致教学环节设计不科学。教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为了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标准。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仅凭一张试卷考察学生的语法、词汇、阅读能力,并不能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多非外语专业学生,不会利用所学外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许多学生连本专业外文文献都看不懂,更谈不上用外语写作专业文章。三是没有营造学习外语的环境。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哑巴外语”永远提不高外语的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外语教育并不重视语言环境的营造,有的学校外语课堂不能实现全外语教学,有的甚至是汉语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缺乏用外语交流的机会。
3·通识教育未达目的,人文教育弱化。
“传统上,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等。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愈益加强的时代,通识教育的范畴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宽,很多大学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包括进去,并在通识教育中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更注重通识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确定性。”[2](P243~245)韩玉志[3](P53~55)对中外工商管理专业thldl.org.cn类本科培养模式比较发现:从通识教育课占总学分的比例看,中国大学一般为33%,美国一般为46%以上,日本、加拿大和新加坡大学一般为25%以上,课程设置除“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外,基本相同,一般都包括人文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而中国“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一般占通识教育课的71.45%,所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和思维训练的课程明显不足。人文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对人的改造、塑造和培育”。[4]目前的人文教育具有明显的知识化、科学化、工具化倾向,存在明显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倾向,[5](P140~142)人文教育课时不足、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
而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6]其培养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6]中国的通识教育总体来看没有达到目的,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探究学习。
其一,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其二,大学难以为工商专业提供专门的实践平台,而目前高校和企业缺乏联系,难以通过企业管理实践开展探究学习,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囫囵吞枣,缺乏由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然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大多是企业、政府等部门中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更需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unitraining@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华业大厦3608室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