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时间:2011-02-11 14:24:59
来源:互联网
宏观上,期货交易风险管理是:政府或受 权机构集中统一管理;经纪公司行业管理;交 易所自律管理的三层管理模式。《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期货市场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特别是沉寂八年之后,棉花、燃料油和玉米等三大新品种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的期货市场正在稳步迈进成熟发展阶段。但是,风险控制仍然是目前期货市场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期货市场管理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发生的天然橡胶、大豆和铜铝等品种价格的巨幅波动和四川嘉陵期货公司挪用保证金事件,表明当前市场风险控制还任重道远。
一、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主要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模式
习惯上,我们将期货市场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来自期货市场外,涵盖了宏观经济政策面及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等多种管理者不可控制的风险。这类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事前很难防范。国内目前对这类风险的防范方法尚在摸索阶段,主要以交易所措施为主,采用事中协调,降低价格波动幅度,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例如2003年发生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连豆风波”。由于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出人意料的美国大豆大幅减产预测报告,使当天CBOT大豆期货价格暴涨,导致国内期货市场大豆、豆粕期货合约价格开盘就封在涨停板上,并且有连续封停板的可能。若任其发展,将可能出现大面积穿仓。为保护刚刚发展起来的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临时对涨跌板幅度进行了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和制度实施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近年来发生的几次市场风险事件大多带有非系统性风险特征。相对来说,非正常价格风险对期货市场的破坏力更大,首先可能导致投资者一味地追逐利益或过度投机,不仅严重影响期货市场thldl.org.cn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挫伤绝大部分投资者的信心,并严重危害整个期货市场多年经营的信誉。其次,连续单边行情,容易引发亏损方穿仓,增加了市场交易交割风险。再次,期货价格畸形暴涨,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利润核算变数较大,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亏损,以致怨声载道,重则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最后,市场风险过大或者影响时间过长,直接影响新合约的发育甚至整个期货品种的向前发展,严重一点将危害到期货市场经营十几年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当前期货市场对这类风险的防范比较重视,已经形成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体系。通过国家立法管理、证监会行政监督、期货行业协会自律、交易所、经纪公司及客户等期货市场主体加强自身管理和风险防范,构成立体式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对非系统性风险的管理。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摸索,中国的期货市场各个市场主体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风险管理经验,基本上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大部分的风险事件。但是,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推出,期货保证金规模和交易量不断扩大,期货市场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只有不断地发现风险管理上的问题,我们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才能有效地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二、目前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监管工作没有系统化、规范化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地域不均衡性,容易给不诚信的市场主体钻空子,使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隐患。目前的三级管理体制中,中国期货业协会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刚刚起步,侧重于对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进行管理,重点是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由于管理经验的不足,目前在风险管理中还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交易所侧重对会员的交易情况的管理,重点是通过对会员的管理防范自身风险。期货交易所既是期货风险的管理者,又是期货市场的组织者,在出台防范风险政策的同时免不了要更多地考虑政策对交易所自身及对该品种发展的影响,有时候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对风险的控制经常只是把风险从交易所转移到经纪公司等其它期货市场主体身上,或者是把风险从“显性”的转变为“隐性”的,不能有效地杜绝风险。中国证监会是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主要力量,主要通过各地派出机构对全国各地期货市场主体实行监管。由于各地期货市场发展程度及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力量有强有弱,能力有大有小,中国证监会对各派出机构在检查监管工作上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各地监管政策差异很大。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期货市场对风险的防范更多地是靠各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监管工作存在隐患。2004年四川嘉陵期货公司风险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结算系统不完善,风险管理存在漏洞
结算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通过期货保证金制度控制市场风险。在我国,期货市场结算体系采用分级、分层的管理体系:交易所对会员进行一级结算,会员对所代理的客户进行二级结算。在一级结算过程中,被结算方是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及一些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自营会员,会员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及时追加保证金难度小,交易所对会员的结算不容易产生风险。二级结算是经纪公司对客户结算,在这一层次的结算过程中,经纪公司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由于面对期货市场规模小,而期货经纪公司又相对偏多这么一个市场格局,为保证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不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手段吸引客户。同时,近几年来,证监会和交易所对相对较大的经纪公司政策上的扶持,以及市场对每年交易额较大的公司的认同,迫使经纪公司想方设法做大规模,以此来争取证监会、交易所的优惠政策及各方面的支持。这一发展思路导致经纪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过多迁就客户,透支开仓及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不执行强制平仓等现象在经纪公司中比较普遍,穿仓事件频频发生,通过结算机构控制风险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经纪公司结算风险越来越大。例如,对保证金收取标准,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经纪公司应当在期货交易所保证金收取标准上加上三个点。但在一些地区,对某些品种期货经纪公司按期货交易所标准收取保证金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这就给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带来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