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世界上如何扮演竞争者的角色
时间:2013-09-26 16:01:38
来源:互联网
不再是国家干部身份了
人物周刊:你现在完全离开,国资委没有给你一些重新选择吗?
陈九霖[微博:我自己选择离开,没去要什么。
人物周刊:所以你现在也不是国家干部身份了?
陈九霖:对,我现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人物周刊:这可能是你52年生命里的第一次?
陈九霖:试一试嘛,再失败了怎么样呢,反正比我当时在新加坡创业条件更好。那时候36岁,年轻没有任何资源,也不太懂,尤其在国际市场。中国企业thldl.org.cn现在情况不太一样,应该说有很好的人脉关系,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比那个时候应该更加好一些。
人物周刊:在葛洲坝3年干得开心吗?
陈九霖:还行吧。这3年我比较低调,因为那时候已经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说我边缘化,中国企业实际上他们不太理解,一个方面是跟基层员工,我比较少接触。我也有我自己的考虑。
人物周刊:你现在创业的计划?
陈九霖:有一些朋友合作,利用我的特长。我的短板是不太懂政治,总是想一心报国,那时候学的理念嘛。我不善于保护自己,这是我的短板。但是我有两个长处,一个是做能源,包括石油能源协会的会长找我,我在这个方面还是走在比较前面,在业界是否认不了的。第二个在资本运作方面,包括投资、并购、上市、整合、重组,然后换股,这些我都做过,国内很多中国企业都没做过。有些中国企业它做只是做某些方面,比方说上市之后就不知道怎么搞了,这是我的特长。他们很多人希望利用我这两个特长做点事情,我也有兴趣,我的想法是先由小到大,慢慢做,你一下拿了太多钱也不好,像马云说一下子拿太多钱也不是好事。
人物周刊:跟高盛这些国际投行巨头打交道,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防备呢?根据中航油的经验或者教训?
陈九霖:不能说“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他们有价值,但在打交道的时候要保持谨慎,他跟你不是一家人,找你做事情不是施舍,而且一般小生意不做。做的中国企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在协议上和技巧方面要有一些手段。再有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中航油如果坚持打官司,最后肯定会打败他们的。可惜的是,我被投放到监狱后,我们的人认为可以偃旗息鼓了,放弃了一场可以打赢的国际官司。其实,国际投行之间也是会互相残杀的,说白了,都为了利益。
国际上有一股势力,不喜欢中国的崛起,制衡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他们的战略之一,因为中国企业抢占了他们的市场。而中国企业的弱点在于经验少,缺乏人才,内部不团结。我当时筹集中国企业资金,到中资机构里是筹不到的。我最初贷到的几笔资金都不是中资银行给的,而是来自法国的一家银行。到现在依然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多大改变。例如:我去投标,去报价,我们自己的中国企业一定比你报的更低,内部人抢生意。日本人则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围着那个投标的日资企业,支持那个企业拿到标,然后再看怎样分包。
在中国企业不合作、不团结的情况下,国际投行却沆瀣一气,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他们可以临时组织起来一致对付中国企业。比如:2004年10月26日,我们的期权盘位刚与日本三井(MERM)斩完仓后的第二个小时,高盛就来找我,这肯定是MERM把消息故意走漏给高盛的,中国企业让高盛配合它共同向中国航油逼仓。另外,为什么我们会亏得那么大呢?业务开始时,高盛、三井等投行答应给我们“放账”,即:不用我们给保证金。如果他们不让你做,你肯定就做不大。那样,他们也就肯定赚不到钱。后来,中国企业等你做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处于骑虎难下之时,也就是账面亏损得很厉害时,他们就一起向你索要保证金。这时候,如果我们给不了保证金,他们就逼你斩仓,最后,只能死路一条。
人物周刊:这会不会是一种阴谋论的说法?
陈九霖:这么说吧!首先,国际投行存在着利益的驱动;第二,他们要实现这个利益,就要有手段。联盟是一个手段,行贿内部人员也是一个手段,美色诱惑交易员等也是手段。
人物周刊:你也说过在中国石油战略中要鼓励民营经济,你觉得这个开放的时间点大概会在什么时候?
陈九霖:我估计还是有比较大的阻力,照道理是可以开放的,你要是对外国人开放有顾虑(可以理解),但是对国内民营企业开放有什么顾虑我就不明白了,国内的有些中国企业民营企业也做得很好。如果你对外开放担心摧毁我们的国民经济,你可以有这个借口,但是中国企业民营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开放,我就不明白,国外都是中国企业民营企业。
人物周刊:中航油事发当时为什么没有找一个靠山?是因为你出去办企业的时候,母公司没有那么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