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30年发展报告
时间:2010-06-07 16:51:13
来源:搜狐教育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一、国家政策扶持从制度层面保证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明确写入党章,并将其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础战略之一,要求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和智慧竞相迸发。同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第一次将“人才服务业”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提出要“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提出要“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就业服务网络”, 这些政策扶持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人才服务业的高度重视。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变化:
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O向外商派出了第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数的51%。
2、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O,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O的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O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10年后发展到2000余人;1999年,FESCO成立20年的时候,外派员工上升到2.6万人;30年后的今天,FESCO在全国已经拥有上千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全体员工中,拥有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员工比例的80%以上,向8000余家中外企业派出了近40万名中国雇员。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正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2004年,全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诞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学生成为业内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广揽人才方式的变化
30年前,FESCO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当时定向分配的用人传统,开始尝试多种方式网罗人才。但当时的招聘方式十分初级,多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推荐,人才难觅之时,甚至曾经搬了一张桌子,在西城大木仓胡同口,小贩叫卖式地做“喊人”宣传。30年后,FESCO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可以实现直接针对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息速递、个人信息查询、在线招聘、问题答疑、增值服务等功能的专业官方网站,还自主研发了全国业务网上互动操作系统,成立了专业化的呼叫中心,而在北京地区注册的人才网站都已达到近200个。
以上一系列数字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thldl.org.cn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与壮大的历史进程。
二、中外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成长壮大
1978年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自己尘封多年的国门。1979年,英国米特兰银行接受中国进出口公司的邀请,向中国经贸部申请,经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常驻机构。同年,又有110家外国商社进入中国,落户北京……在这样的背景下,FESCO应运而生。而在此时,众多外商在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FESCO成为最早接触西方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国有企业,并随着客户发展逐渐走向全国市场。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外商投资企业对首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1.9%,也就是说在加入WTO后北京GDP12.2%的平均增速中,有3.9个百分点来自外资经济的贡献。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北京市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5098户,雇员数量超过70万人。
在华外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了国际化专业服务理念和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服务水平的机会。以FESCO为例,目前在京投资的1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都是FESCO的客户;在京成立地区总部的35家跨国公司中,90%是FESCO的客户,其中包括IBM、GE等知名跨国巨头。
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外资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服务需求推动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积极改变服务模式,实现从提供“单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向“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的转变,作为中国第一家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FESCO的服务领域开始围绕主体业务向多角度延伸,逐渐涉足管理咨询、调查研究等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