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企业合同管理中相关问题的4大对策
时间:2011-09-29 10:18:15
来源:大家论坛
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经济手段法律化的形式之一。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各平等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以及企业大量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实现。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合同管理关系到企业安全。
企业在投资、合作、引进重要技术设备和大批量购销活动中,如果签约不慎,出现严重失误,上当受骗,跌入陷阱,就会造成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
2、合同管理关系到产品质量。
企业产品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设备的质量和原材料的质量,如果签约把关不严或履约验收不严,甚至根本没有合同约定,就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使企业蒙受严重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并危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3、合同管理关系到企业效益。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整个社会生产靠市场调节,但单个企业的生产则是有计划进行的,要随时根据市场供求变化作出调节。为此,企业必须依据产品订单即销售合同来科学组织生产,包括科学制定阶段性生产计划、合理组织调度流动资金、适量竞标采购原材料等,如果不对此实行严格的企业合同管理thldl.org.cn,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4、合同管理关系到企业信誉。
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会给企业带来商机与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合同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加强合同管理,是加强企业各项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和突破口。市场经济越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越趋成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契约化水平要求就越高。因此,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合同管理。
二、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有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一些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合同前期调查工作不细致。
不少单位签约前缺乏对合同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的调查了解,有时仅凭一张名片、几个电话或者熟人介绍,就盲目签约,致使合同出现纠纷后找不到对方当事人,或者对方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履约能力,最终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2、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虽然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但有很多制度不能落实至实处。有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缺乏执行保障,实际工作上不容易执行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合同法律意识淡薄,时常发生不签订合同,或补签合同现象;人情合同、关系合同比重较大;法制观念淡薄,擅自搞人情担保,给企业造成损失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致使合同签订程序倒置,削弱了合同管理部门的把关作用,使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忽视合同签订前对对方的了解,造成经济合同无效或无法履行合同;在合同验收、履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3、合同审验不严格
合同审验环节是开展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关系到合同签订成败的关键。但在企业现实工作中却存在着下列问题。
(1)资质审验不严格。
体现在不能准确认定对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如果由于资格审核不严而与不具备资格的单位签订合同,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对买卖合同进行资质审验,首先要求对方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其购买或出售的合同标的物应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营业范围之内,且要提供原件副本,前来洽谈的业务人员要出具法人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