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管理 > 全员管理:带刺的玫瑰

全员管理:带刺的玫瑰

时间:2012-02-01 15:07:10 来源:王学秀
  说到全员管理,我们首先会想到对“管理”这个词的理解。按照传统管理学理论,所谓“管理”,是一个人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法,借助其他人的劳动而取得劳动成果或者将劳动成果最大化的方法。也就是说,管理中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因此,如果说上述“管理”是正当的,那么“全员管理”就显得似是而非了——全员管理,大家都参与管理,那么你管理的是谁?在全员管理中,还有没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回到西方工业化肇始的久远年代当中。可以说,“管理”这种活动是西方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而自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管理”就因为充满了与人性的种种相悖之处而遭遇了“被管理者”的阻击,19世纪西方社会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就是其典型表征。那时,带有“全员管理”初始状态的劳资协商、劳资谈判,就变成用来消解“管理”之弊端的重要手段。因此细说起来,全员管理的发剙不是源于很多人说的霍桑试验,而起码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期。丹尼尔·雷恩在其著名的《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的“决策中的雇员参与”一节,探讨了“工厂民主化”的开端——工会运动和产业关系、劳资合资、员工代表计划。在这一时期,被称为“进步之子”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约翰·康芒斯为美国劳资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终其一生在“使资本主义变得美好,竭尽全力挽救资本主义······我也想尽最大能力使工会变得尽可能更好”。

  由上述可知,与其说“全员管理”似是而非,毋宁说“管理”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管理”往往与人性的一些基本假设相悖——因为没有人愿意“被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把“全员管理”看成是基于一些理论基础对“管理”做出的矫正。这些理论可以包括行为科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社会责任理论等等。比如,行为科学理论的“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勇于承担责任并期望尊重和成功,而“管理”中存在的强制性的控制、惩罚和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好方法。

  既然全员管理是好东西,为什么这么多年在企业中难以推行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资本为王,资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让渡权力的,历史上大部分全员管理行为都不是资方主动努力的结果;二是利益冲突,管理方式的变革首先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变化;三是人的有限理性——在理论上“勇于承担责任并期望尊重和成功”的人,真正拥有了权力后未必完全做得到。因此,所谓全员管理,未必是在企业全面实施“全员”的管理,而是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员工逐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因此,全员管理有时候可以是民主管理,有时候可以是参与管理,有时候可以是授权管理,有时候可以是员工的自我管理,等等。综观目前的企业实践,全员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

  (1)劳资协商制度。1944年国际劳工大会规定,要“根据切实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和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下,把劳资双方的合作作为努力目标”。劳资谈判和劳资协商制度一直是全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这直接关乎员工的基本待遇和物质报酬问题。

  (2)沟通参与。沟通参与是指企业通过设立相应制度,使管理层和一般员工能够就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沟通融合,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建立共识基础上的信任合作,直接改善管理效果。沟通参与活动在一些时候也可以演化为共同决策。

  (3)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即定期就企业总体问题或局部问题征求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并通过一定的制度路径进行激励及将建议在企业工作中实施。如果操作成熟,这是全员管理的重要方式。

  (4)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员工或部分员工拥有所在公司的一定数额的股份而成为公司的股东,将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是公司激励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管理过程、逐步实现全员管理的重要途径。

  (5)员工董事监事制度。员工董事监事制度即员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享有决策权、监督企业管理,这是全员管理中较高层次的形式,对参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

  (6)员工深度参与管理过程。员工较深度地参与管理过程,是最能体现全员管理精神的活动,表现为这样一些方式:第一,授权,即就短期任务或上期职责实施上对下授权。第二,质量活动小组之类的参与管理活动,由员工自愿组织,其目的是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改善工作业绩与质量等。第三,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委员会等,如通用电气公司实行“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还有其它一些西方企业的劳资联合委员会或雇员委员会融合工会代表与管理方代表,专注于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如何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第四,在全新制度设计下,逐步实现员工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如海尔集团正在推行的三级三类“自主经营体”。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unitraining@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华业大厦3608室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400-658-1599 秦老师:18910732278(免费企业创始人班) 司老师:13370142998(资本运营企业创始人班)

Copyright 2000 - 2016 www.thld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