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我国农民基础金融知识势在必行
时间:2012-11-21 10:50:50
来源:互联网
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只是给农村提供贷款支持是不够的,提高农民朋友的金融知识水平,让他们“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通过运用金融工具增收致富,意义更为重大。目前“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正在火热推动。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行已组织110多个宣讲组,集中宣讲超过4900场次,发放资料近50万份,把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方便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了农民朋友的“心窝窝”和手头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重组织讲实效
金融知识手把手传授
为了开展好“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银行年初就制定了“送金融知识下乡暨营销活动方案”,确定了“金融知识送下乡,万家情系农商行”这一主题,并要求各支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活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计划、人员组织、任务分工、活动场次、监督落实等事项。
组织形式是保障。以支行为单位,海选宣讲人员,组建若干宣讲组,改变了以往以网点为单位、固定宣传的组织模式,解决了网点宣讲人手不足、力度不强的问题,实现了宣讲队员的专业化,大大提升了宣传效果。为了提高宣讲人员的宣讲水平,宣讲员进入宣讲组要经过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一定要把业务骨干带到基层‘手把手’为村民服好务。
具体方法是关键。采取“先分组实践演示操作,后集中理论宣讲、有奖知识问答”的方式,从基本、简单、实用、急需的金融知识开始,从银行传统业务知识到现代金融工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现场答疑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到银行提供的“金融大餐”。
活动场次是保证。要求支行在每个乡镇网点至少开展两次集中宣讲活动,每个村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开展场次将作为评选本次活动先进支行的重要依据之一。送金融知识下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次或几次集中宣讲活动远远不能达到活动目的,我们要健全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不断提高群众对金融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同时使它转化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走街道下乡村
金融知识送到家门口
在“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农民朋友纷纷收集各类宣传资料仔细阅读、聚在宣传台前详细咨询、站在宣传板前热烈讨论……在活动之初,银行就充分考虑到了农民朋友对金融知识thldl.org.cn的实际接受能力,强调宣讲员要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性很强的金融知识,让农民朋友易于接受和掌握,使老百姓看了就明白,听了就清楚,马上就可以用。
如,“电话银行在手,让烦恼不再有”、“乡情卡在手,交遍天下友”、“手机银行在手,转账缴费马上有”……通过这些形象可爱的顺口溜,宣讲人员简单、通俗地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了江渝乡情卡、手机银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银行业务。
在宣讲内容上,该行也是“用心良苦”———针对不同受众,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如,针对返乡创业青年、个体工商户,重点讲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针对中老年农民朋友,重点宣传打击非法集资、反假币、防范金融诈骗、ATM机基本安全知识等;针对乡镇的小微企业主、种植园主、养殖场主,则对个人贷款、微企创业扶持贷款、三权抵押贷款、投资理财知识、手机银行、汇兑结算、代收代付业务等进行重点宣传。
赴异地到他乡
送去的是“款款乡情”
在“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是银行重点关心的一个群体———他们常年奔波在外,为了生活在异乡打拼,对金融知识了解渠道有限,对金融知识的渴求更为迫切……
基于此银行积极创新服务方式,组织宣讲组分赴内蒙古、昆明、天津、贵阳等地,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聚集的企业,为他们送去了金融知识和服务,并现场为其办理了江渝乡情卡、手机银行卡、短信通等银行业务,为他们送去了家乡银行的“一片深情”。
在宣讲现场,宣传人员介绍了这几年强劲的发展势头,重点推介了手机银行、社保直补款支取及自助机具操作等适合外出务工人员产品和服务,对基础金融知识也进行了细致讲解。当工友们听说手机银行可缴电话费、电费,及时给家里的父母和孩子汇款,也不用担忧资金安全时,都踊跃要求自己试一试。宣讲组耐心地为他们讲解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并进行了现场演示操作,如转账汇款、缴电话费等,手把手教会了每一位工友,直到他们熟练掌握为止。
下一步,该行还将把“金融知识”带向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