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年时间里已经有近100家上市公司,1000家企业和近10000名管理者成为THLDL大课堂学习型社区中的一员。

管理资讯|领导力首页 > 管理资讯 > 企业 > 企业文化 > 你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正确吗?

你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识正确吗?

时间:2011-04-22 17:17:43 来源:谭俊峰
  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开始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研究,一般认为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间建树颇丰,一方面国内一批具有良好经营意识和远见卓识的名牌企业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方法也逐渐被管理学界、咨询界和企业界所关注、探讨,大量的系统论述企业文化的著作或文章纷纷也异彩纷呈。总之,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开始考虑如何用文化的力量,来有效地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与提高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求如何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转变之路。

  欣喜之余,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理论与建设,仍旧处于“迷迷登登上山,稀里糊涂过河”的混沌状态。虽然许多企业、包括一些即将开展文化建设的企业,尽管已经改变了把文化当成口号、当成文体活动、当成VI的片面认识,但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认识依旧不能全面、清晰、透彻。

  究其原因,可能是初步进行文化建设的企业,更加关注企业文化在制度层与行为层面上的彰显,想让文化建设现实见利见效。诚然,文化落地的确是企业在实施与推进文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也是发挥文化力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但无论从学理研究的角度,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没有对企业文化理念thldl.org.cn核心内涵的深刻领悟和思辨,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没有内涵、没有个性的文化必将不会被企业成员所接受,文化也难以在企业落地生根。

  另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在结构本质上是高度抽象和模糊的,再加之企业文化研究兴起于西方,文化研究著作和案例也多从国外翻译而来,我国汉语词汇丰富,内涵多有重叠,这就造成对外来词汇在使用与理解上也不尽一致,常常片面取意,有时难免以讹传讹,这就更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认识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表述用语加以专门研究,通过系统的归纳与梳理,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全貌结构化、清晰化、简明化地呈现出来。

  一、从企业文化结构来认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谈企业文化或其结构,通常会提及两种典型的思考模型,即国内常见的“同心圆模型”与沙因的“文化层次与内涵模型”。

  同心圆模型简单、清晰,便于理解;文化层次与内涵模型系统、深刻,有助思考。两种模型都是从整体上对企业文化结构进行概括与描述,并都包含了从行为、表象,到制度、表达,再到理念、假设的多层结构。文化理念体系作为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一个子体系,便蕴含其中。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应集中与系统地表述企业最基本的存在假设、价值判断与运营规则,如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系统做事原则等等。然而,因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理念应用的不同,以及表述习惯的不同,往往在具体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命名上,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如我们通常看到的文化大纲、文化纲要、基本法、文化法典、文化宪章,等等。

  尽管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其内涵结构基本相同,往往都会包含从使命、愿景,到核心价值观等基本内容,通常仅在系统做事原则方面,如对经营原则、管理原则的表述上,因企业关注点的差异而各有侧重。存在即为合理,但文化理念的存在却是一种价值选择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价值选择的思维过程有所认识,企业文化理念并不是如一些咨询机构所讲的,事先就给出了所谓比较全面的十种或二十种的文化表述项,由企业进行挑选或全部修订一遍,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状况、现实困境及企业家追求,合乎逻辑地、自然而然地一种呼唤、创造与选择过程,预先准备的理念选项仅能作为一种辅助、修正与支持的手段。

  从结果上看,根据两种常用文化模型整体结构划分及文化理念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应以基本假设或理念层为着眼点,根据企业的选择由里及外,逐步展开思考,并以原则性、概括性、指导性的语言予以表述,同心圆模型的理念层及沙因所讲的基本假设便成为文化核心理念的内容核心与文化逻辑原初。

  二、从企业哲学及核心词汇来认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尽管有了从企业文化整体结构及思考逻辑来对理念体系进行把握的认识,但仍会面临着理念提炼与表述上的诸多困惑。这可能和企业文化理念表述的核心词条众多,且这些词汇大多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由于语言的差异、企业经营实践中理解的差异和人文背景的差异,这些词语往往内涵重叠,难分层次,因此有必要对文化理念常用的核心词汇进行研究,以解除我们在文化研究中的语言上的困扰。

  在咨询实践和相关文献中,以下七个词语出现频率甚高,而且内涵也时常莫衷一是。

  目的-Purpose:最终极的要求,和目标这一个词语不同,目标通常具有阶段性意味。

  使命-Mission:理由、价值、任务、意义,这个词语带有宗教色彩,同目的一词相似,往往带有本原和终极的色彩。

  愿景-Vision:愿望的景象,达到的境界。

  核心价值观-Corevalue:坚持不懈所信奉的信条。

  宗旨-Purpose,Aim:宗旨在英文中就是使命与承诺。

  精神-Character,Spirit,Will: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理想追求。

  理念-Motto、Principal:信念、信奉的价值观。

  以上七个词语我们经常会在企业使命陈述,愿景规划,价值观主张中见到,是因为一个企业在形成发展自己的企业哲学时,不同程度要涉及这些语汇,只是这些词汇在使用中由于前述的原因,内涵和外延不同罢了。

  那么这七个词汇为何在很多企业的基本性文化纲领中出现?这七个词汇在使用中有无内在的逻辑规律?笔者以为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进行一次结构性审视,而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就是企业哲学。

  所谓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业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又决定了企业对于各种事物的偏好,所以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业哲学提出的三大基本命题,构成了企业哲学的结构,进而也影响与决定着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在层次划分。这三大基本命题通俗讲即“我是谁?”,“到哪去?”,“如何走?”。

  第一层,即核心层是“企业为什么存在?”,是要回答企业存在的价值,即“我是谁?”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的使命(Mission)、企业存在的价值或者说意义。德鲁克认为,创办企业的第一问题就是“本企业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同时德鲁克也说“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

  第二层,我们将走向哪里?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企业的愿景(Vision)。

  第三层,我们如何达成目标?引领我们行动的信念是什么?也就是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等方面的理念。

  我们可以按企业哲学所提出的三个问题,来划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层次,并将文化理念常用的核心词汇与之对照归类。

电话:400-658-1599

传真:010-62798843-20
邮箱:unitraining@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华业大厦3608室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400-658-1599 秦老师:18910732278(免费企业创始人班) 司老师:13370142998(资本运营企业创始人班)

Copyright 2000 - 2016 www.thld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LDL大课堂 管理培训 企业培训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88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