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的财务分层与资金管理
时间:2011-05-16 14:32:07
来源:互联网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成本管理和产品营销为重心,围绕资金运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获取最大效益。资金运动贯穿企业活动始终,企业的产、供、销、研等一切单位和部门的活动,都离不开资金。因此,科学筹划资金运动,控制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现金收支,使管理者尽可能离开对现金的直接支配权,由专门财务人员对现金的流入流出进行监节,避免管理者通过现金支配权作出有损企业整体利益的事项,掌握现金运动态势,建立现金流动的动态管理和安全防范机制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资金管理模式
建立现金动态管理和安全防范机制,既要依靠社会金融管理机构,又要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模式相适应,还要考虑企业营业场所和管理机构的空间布局、一般企业在发展之初,规模不大,实力较弱,为集中人、财、物力尽快发展壮大自己,多采用统一财务政策、统一会计核算的资金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的优势自不待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会计核算的细化,企业经营者和财务决策者为保证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社会管理资源,在享用社会金融机构的服务时,应当充分考虑规避金融风险。要求选择多家银行开户,分散资金,减小风险,同时为了利用社会管理资源,客观上也需要将一部分资金存放到社会管理者指定的金融机构,这就形成统一会计核算多家银行开户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财务政策仍然是统一的,现金流随着物流和财务循环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着。会计人员在同一账套内有所侧重的使用统一会计科目,分工协作地完成财务管理信息的加工工作,随着记载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的归集汇总,实现现金的统收统支,实时地完成财务对资金运动的监控。这时的资金管理主要考虑企业经营者对资金的投向决策企业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变化财务工作者对经济事项的日常处理方法引起的会计信息与现金流量差异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估引起的货币资金在不同银行之间的增减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额度和企业筹资策略导致的货币资金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变动。以上前三种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后两种因素虽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但若不能顺应时势,也可能会给企业埋下隐患,造成潜在的支付困难。再者,由于各金融机构的服务优势和空间距离不同,还使企业办理财务事项的成本产生差异。作为企业财务决策者,应该密切关注以上五个因素作为会计实务工作者,则应多加关注后三个因素,从而做到对资金调控的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用活资金,降低财务成本。为使财务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及时了解和掌握现金流量信息,统一账套多账户分科目核算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关键,是做到资金管理者与财务支付者的协调和统一。
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加剧,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通过控股、参股和契约的形式,由一批企业及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具有层次性的企业集团应运而生。资金或资本是集团各企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企业集团出资形成的处在集团各层次上的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但是,由于相互持有股份或者契约、协议而形成关联,他们都要受企业集团的控制和影响,其影响程度因企业集团在成员企业产权中占有的份额和契约、协议条件的不同而异。企业集团组__织结构的层次性、复杂性和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以一业为主跨行业、跨地域多种经营等特点,决定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的集团化企业,对资金既有广泛的需求,又有规模的要求。企业经营者不仅推动企业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还要使财富增值,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断扩张的企业规模和社会对财富增值的客观要求,使得企业经营者不断地深化管理,细化核算,以便能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经济信息,掌握企业资金运动,实现经营目标。为此,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也不得不进行变革。变革的目的,就是实现管理信息基础化,财务信息效用化,会计信息合法化,统计信息综合化,资金管理集中化,所有信息电子化。为适应这一要求,实现资金效益,企业经营者可以使企业的事业单位法人化,实行预算管理经营单位企业化,实行成本核算所属企业公司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体制无论多么复杂,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和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行,牢牢把握企业集团的资金流向和现金流量,已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者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