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时间:2012-11-27 11:36:36
来源:互联网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企业战略管理学科以来,企业战略管理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本文把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期、20世纪90年代的成长期和进入21世纪后的繁荣期三个时期,并对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战略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战略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层出不穷,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接连不断。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起步较晚,战略管理学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引入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当时企业编制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计划管理形式。20世纪50年代初,在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工科院校去除了管理类专业,而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致使高等院校中有限的管理类专业也被彻底停办了,管理学科在专业调整、合并与停办中消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为我国战略管理学thldl.org.cn科的发展包括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之初,战略管理学科在我国进入了引入期,当时对于战略管理学科发展发挥重大作用的主要有五种力量:
一是国家经委在培训全国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过程中推动了我国战略管理学科发展。1979年3月,国家经委开始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1980年与美国合作建立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培训企业领导干部,国家经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于1986年颁发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1987年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国家教委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开展全国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工作的报告》和国家经委、中央组织部印发《“七五”期间全国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规划要点》,围绕《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成立由国家经委副主任张彦宁任主编的《企业管理现代干部必读》编委会,编辑了一套培训企业领导干部的丛书,其中重要的一本就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
二是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战略管理学科发展。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于1980年成立的。1978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作出向发达国家学习,与美国合作建立管理培训中心的决策。1980年初,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协议书》,规定在工业科技管理领域内,两国合作进行培训、研究与咨询,交换和提供图书资料及教学案例,以及互派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等。第一期中美管理培训课运用美国MBA教育模式培训学员,其中开设了《公司政策》一门课,1985年10月,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编写《企业战略与政策》,该书是最早引入的国外战略管理类教课书之一。
三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后,在发展对外交流中致力于各国企业管理先进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引入。该协会和日本生产性本部合作举办企业经营管理通信讲座,培训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1987年刘兴国等编写了《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书,介绍了日本企业经营战略的理论和具体做法。1985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与欧共体合作举办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了我国大陆第一批MBA学员。此后陆续开展了与德国合作的上海项目、与日本合作的天津项目、与加拿大合作的成都项目、与世行合作的西安项目等,这些合作在引进MBA教育,培训我国企业领导干部同时,引进了国外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推动了包括战略管理学科在内的管理学科的发展。
四是高校管理学科的建设推动我国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在此期间,各高校多是通过与国外合作交流引入战略管理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设计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一种形式就是引进来,像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的合作、大连理工通过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与美国的合作等;另一种形式是选派教师到国外培训。两种形式都是把国外的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引入我国,培训了一大批掌握国外管理学科知识的学者,这部分学者开始在各自高校为研究生开设企业战略管理课程。
五是战略管理教材的出版、对国外战略管理著作教材翻译推动我国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高校学者们开始编辑出版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教材,学者们也陆续翻译出版国外的战略管理的著作、教材,这些工作引入和推广了国外的战略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推动了我国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