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系统、深入地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尽管行业结构分析与稍后出现的核心能力和战略资源观在企业战略研究的
方法和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由于它们把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买方市场结构主导作为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将市场竞争作为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以谋求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战略目标,因而可以将它们统称为竞争战略理论。而且,这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都比较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它们在研究企业战略时,大都假定整个产业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可识别的以及可预见的,同时认为战略分析的重点是要人们关注业已存在的稳定的产业组织,其实质就是在已结构化的产业内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战略生态理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快,竞争的全球化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使企业逐渐认识到,如果想要发展,无论是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拓展新的市场,都得与其他
公司共同创造消费者感兴趣的新价值,企业必须培养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性
经济群体。在此背景下,通过不断创新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企业战略生态理论应运而生并呈现出两大趋势,即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以及战略网络研究,它们分别把企业的相关利益者群体和外部生存环境作为商业生态系统和战略网络系统。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战略思维的
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1996年,詹姆斯·穆尔(JamesF.Moore)出版了《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
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一书,首次提出和定义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商业生态系统就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包括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
风险承担者,并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透视整个商业活动,由系统论反思竞争含义,认为在商业活动中共同进化是一个比竞争或合作更为重要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架构了基于共同进化模式的企业战略全新设计思路。欧文·拉兹洛(ErvinLaszlo)将广义进化论的思想应用于
企业管理,并提出"进化重构"与共同进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理查德·达夫特(RichardL.Daft)利用种群生态学的概念,论述了有关组织间冲突与协作、组织生态系统演化以及正在出现的学习型组织等新的观点和方法,拓宽了原有组织理论的固有疆界,并预示这是企业未来战略和结构设计的前沿课题。
1988年,家里洛夫(J.C.Jarillof)在《战略
网络》一文中把
企业网络思想引入战略研究之中,强调企业的网络及其关系网络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并将战略网络定义为:有独特性但又相互联系的营利组织之间的长期性的、有目的的组织安排,以使在网络内部的组织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他认为战略网络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是介于市场组织和企业内部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型组织模式,是一种平等、独立的合作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那瑞尔(N.Nohria)认为企业是多元关系的联结,企业网络是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行为和战略必须是根据其所在的网络特性及其本身在这个网络中的角色、位置来决定的。伯特(R.S.Burt)则认为网络是信息和控制收益的通道,不同的网络结构有不同的报酬率,形成有价值的社会
资本,企业网络及其关系是自身拥有的资源。古拉蒂(R.Gulati)把战略网络定义为由那些具有持久性的、对进入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节点构成的组织,包括战略联盟、合资、长期的买卖伙伴和由一群相似节点构成的组织,它是嵌入公司内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整体安排,他强调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业绩的重要影响,必须将战略网络观念整合于战略研究之中。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商业生态系统还是战略网络方面的研究,其思维逻辑都是基于生态学思维范式,都是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战略环境复杂性升级而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的理论创新。因此,可以将其统称为"战略生态"理论。战略生态学说超越了传统战略思维的藩篱,即行业固定不变、过分关注直接竞争对手、把
公司看作"独立、自治的实体",以及仅仅考虑自身利益等方式来研究企业竞争战略。它强调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中充分考虑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及其成员的利益,强调瞄准广阔的环境机会,争取领导建立有利的或占优势的新的战略生态系统,它可能是由延伸到几个不同行业的企业食物链所构成,他们将与同类或非同类战略生态系统竞争,并扩展到其他行业。战略生态观要求领导者超越传统组织和文化的界限,形成高于
公司、行业和国别界限上的竞争观点,有助于指导企业选择更科学的战略行为和竞争手段,有利于建立企业对战略环境的长期适应性和生态进化能力,但是也缺乏对战略生态评价、战略生态规划、战略生态建设和战略生态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因而这一新战略范式目前还存在可操作性较差,难以指导企业具体实践等问题。
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
从早期的战略管理思想发展到当今的战略生态系统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其演进呈现出以下一些规律性:
第一,从研究的视点与内容来看,存在这样一个发展轨迹,即关注企业外部因素(强调企业与环境的匹配、产业结构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因素(强调核心资源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与内部因素的有机结合(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中间型企业组织),关于竞争优势源泉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入。
第二,从竞争的性质看,遵循着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竞争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设计学派"源于较弱的竞争性,"
计划学派"则建立在竞争性趋强的基础之上,到了"结构学派"、"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时代,尽管他们对于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更多地强调对抗性竞争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战略生态"理论则完全不同于以上各种理论,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单独的企业个体,主张企业间通过合作建立共生系统以求得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