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系统、深入地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从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朝着对无形、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追求,后者比前者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因而更加有助于企业优势地位的建立和维持。古典战略与竞争战略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根植于少数几个关键因素、重要资源和核心能力,而战略生态理论则认为,竞争优势产生于集体行动体系,而不是各个部分,这一行动体系是为一个特定竞争位置而构建的。
第四,从战略管理研究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局部、静态、均衡与可预测范式逐渐被系统、动态、非均衡与不确定性范式所取代,战略
分析方法越来越全面、系统、深入。无论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还是"结构学派",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外部环境是可预测的。因此,制定战略的重点是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经验和洞察力的结合,就可基本把握战略的方向。"核心能力学派"与"资源学派"的假设前提则是外部环境变化是不确定、非均衡的。所以,战略制定的主旨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与能力。战略生态研究以系统生态学范式为逻辑思维模式,认识到企业是嵌入在一定战略网络或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相关利益单元,超越了传统战略思维中行业固定不变、过分关注直接竞争对手、把企业看作"独立、自治的实体"的假设,而是强调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中充分考虑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及其成员的利益,强调合作共生,建立企业对战略环境的长期适应性和生态进化能力,实现企业和战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从具体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手段来看,研究对象更加微观化,研究视角更加系统、全面化,研究方法与手段更加动态、综合化,注意积极吸收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推进企业战略研究。如综合运用管理学、复杂系统理论、生态理论、组织行为学、产业组织学、学习型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多学科规范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现实产业问题与企业生态演化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和方案设计,增强企业战略的实践指导和可操作性。
五、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战略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的战略管理逻辑正逐渐从"机会主义"和"关系主义"转变为"市场主义"和"公平主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也逐渐从学术引进转变为成果创新。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梳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内在演进规律,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以下启示:
第一,要有效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及时把握企业战略竞争空间扩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战略竞争空间的扩展,竞争主体单元的扩大趋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行业界限、企业间界限日趋模糊,竞争战略的谋划将不再只限于既定的行业内市场份额的竞争、产品或
服务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在无边界的范围内对商业机会的竞争。竞争基本上界定于不同的企业战略联盟之间、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竞争的物理空间也由区域性范围扩大到全球。由于竞争已不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行业界限内进行,企业必须及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全球与跨行业的角度考虑自身的资源配置,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与能力,以获得最佳的整合效果。
第二,企业战略应具有高度弹性。企业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无法预知和充满不确定性,要求企业战略在与外部变化节奏保持同步的条件下,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这就必须依赖于企业战略的高度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员工的知识构成及其组合的方式和机制是战略弹性的核心部分。战略弹性一旦建立起来,企业内部的协调系统也就确定下来,从而导致对整个系统的模仿或复制的可能性极其微小,由此形成了企业的战略优势。
第三,培养与
提升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获取企业长期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的重点,从原来注重内部现有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匹配转向注重内部核心能力和外部资源能力的整合,强调现代企业战略的整合性和未来预见性。企业战略要“为未来而竞争”,“注重未来和预测行动事件的长期效果”,体现前瞻性和主动性,注重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用和提升,构筑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第四,由传统的对抗竞争思想转变为共赢的合作竞争思想。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单独参与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与之相关的参与者及其所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正在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讲,竞争更体现在加入或营造有影响力的、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生态系统,并且在一个系统中寻求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在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使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第五,积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理论适应性创新。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
艺术,其效果受管理
哲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可能奉行不同的管理哲学,可能面对不同的外部环境,因而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方式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性。企业战略要与所处的经营环境相匹配。现阶段,
中国兼具新兴市场和转轨经济的双重特点,使得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思想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企业实际的战略管理需要。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应当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战略主体在理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运用科学的战略管理基本原理并予以创造性发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实践范式的创新。
作为公司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公司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制定出合适的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清华大学
公司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
培养学员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创业家精神,通过公司发展战略、资本运作、管理心理学与经营创新、传统文化等专题
课程的学习,打造谙伦理、有气度、有远见的新一代
公司领导人。
相关阅读: